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立夏节气亲子活动美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立夏节气亲子活动美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立夏活动有哪些?
立夏活动有很多种。
首先,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,立夏是一个重要的节气,有一些民俗活动也随之而来,比如吃冷食、喝雄黄酒、插艾叶、入汛等等;其次,现代社会中,立夏也会成为一些商家或团体的宣传点,推出一些相关活动或产品,比如主题展览、野餐活动、健身运动等等。
总的来说,立夏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,其相关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,既有古老的传统,也有现代的创新,都可以在这个节日中找到自己的乐趣。
幼儿园小班立夏教案?
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,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,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。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 一、课题(说明本课名称) 二、教学目的(或称教学要求,或称教学目标,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) 三、课型(说明属新授课,还是复习课) 四、课时(说明属第几课时) 五、教学重点(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) 六、教学难点(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) 七、教学过程(或称课堂结构,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、方法步骤) 八、书设计(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) 九、教具(或称教具准备,说明***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)
立夏:为什么一些地方有称小孩的民间习俗?
立夏是一幕燕瘦环肥的谐谑剧
“立夏称人轻重数,秤悬梁上笑喧闺。”立夏日,最有趣的习俗,莫过于流行于南方的“立夏秤人”。据说,在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,就不畏炎炎夏日,不会消瘦。清人顾禄所撰笔记***《清嘉录》记载,立夏日,“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,至立秋日又称之,以验夏中之肥瘠”。
据近年出版的《中国民俗通志》考证,“立夏秤人”起源于三国时代,相传因刘备征战,遂遣子龙送阿斗于东吴,交与孙夫人抚养。阿斗到东吴时正值立夏,孙夫人当子龙之面为阿斗称重,翌年立夏再称,并寄书刘备,以表心迹善待阿斗。
后来,“称阿斗”被民间仿效,遂形成“立夏秤人”风俗。户外秤人悬秤于树,为老人称重还要口念吉利话:“秤花八十七,活到九十一”。为小孩称重则说:“秤花一打二十三,小官人长大会出山,三公九卿也好攀”。户内秤人则悬秤于屋梁,由妇女们互相称量,趣评肥瘦,好似闺中游戏。清人蔡云《吴觎》诗曰:“风开绣阁扬罗衣,认是秋千戏却非。为挂量才上官秤,评量燕瘦与环肥。”
(作品原创,图片来自网络)
立夏秤称人
《丹溪心法·中暑》曰:“疰夏属阴虚,元气不足,夏初春末,头疼脚软,食少体倦者是。”疰夏,属于季节性疾病,一般会在春末夏初发生,主要是由于身体阴虚、元气不足引起的头疼脚软、厌食体乏等症状。
而小孩子们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,比较容易出现疰夏的症候。另外,有的地方有用五色丝线搓绳为孩子系手绳的习俗,称为“立夏绳”,希望借用齐全而且均衡的五德五行色象,以外影响体内,使孩子在夏日里不会发生疰夏的病症。
这属于内求法演变为外求法应用的一种方式。(编者注:五德即仁义礼智信,对应的五行为木金火水土,五色对应为绿白红黑黄。因五德五行,又对应肝肺心肾脾五臓,随着时代的变迁,内文明的内求法演变为外求法后,此习俗演变生成,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特征。)
民间在立夏日这一天,还有吃过午饭后“秤人”的习俗,称之为“秤称人”。
范寅《越谚·风俗部》“秤人”条记载:“立夏日秤之,可免疰夏。”清代顾禄《清嘉录》云:“俗以入夏眠食不服,曰注夏。”民国《萧山县志稿》记载:“立夏市青梅、樱桃,分饷家众,又摘蚕豆尝新。以秤权人轻重,谓可免疰夏之患。食煨笋,谓可健脚骨。”《宁国县志》记载:“立夏,以秤称人体轻重,免除疾病,所谓不怯夏也。”
立夏时称小孩的习俗最初来源于吴国孙夫人和小阿斗。相传,三国时刘后主阿斗是赵子龙在长坂从曹军百万军中救出来的,因阿斗母亲已投井***,刘备把阿斗带在身边。后来周瑜误施美人计,刘备遂娶吴王孙权的妹妹为继室。刘备要出征领战,带着阿斗很不方便,就把阿斗交给孙夫人抚养,既平安又放心。到吴国时正好是立夏节。孙夫人一见白白胖胖的小阿斗,非常欢喜。但孙夫人也有顾虑,毕竟是晚娘,万一有个差错,不仅夫君面上不好交待,在朝廷内外也会留下话柄。美丽聪明的孙夫人想了一个办法:今天正是立夏,用秤把小阿斗在子龙面前称一称,到翌年立夏节再称,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。打定主意后,便立即将小阿斗过秤。赵子龙觉得新鲜,也顺口讲了一句吉利话:“娘娘,孩子钩住了,准平安,养得好。”从此,每年立夏节,孙夫人把小阿斗称一称,向刘备报平安,又仿制大量的烧饼分给宫女,因而在江南一带就形成了立夏节称小孩和吃塌饼的习俗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立夏节气亲子活动美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立夏节气亲子活动美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