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李玫瑾早教学习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李玫瑾早教学习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和孩子怎么沟通才算是有效沟通?家长在沟通时候要注意什么方式沟通?
我眼里的有效沟通是:
讲一个“实话实话,好处真多”的故事。
我去卫生间时,发现新放的一卷卫生纸不见了[what]
儿子没有立刻回答我,而是停顿了两秒钟,表情略显沉重地跟我说:“妈妈,如果我说实话,你别批评我好吗?”😔
我也没有即刻回答他,而是温和地问了他一个问题:“儿子,你好好回忆下,从小到大,你每次做错时,因为你说实话,妈妈批评过你一次吗?”
他这才如实告诉我,原来是他去卫生间时,不小心把卫生纸掉在水盆里,全部湿透,无法使用,怕我说他,所以偷偷把它藏在了卫生间换热器的后面。
我首先告诉他“你不是故意犯的错,是可以原谅的;其次,做错事不重要,想办法改正错误、弥补错误才重要。”
接着又告诉他这个错误的弥补办法:“咱们可以把卫生纸重新晾干了,用它擦地板、擦脏东西等等的、还可以废物利用多好啊😊”
把孩子当成一棵绿植,每天带着赞赏的目光去观察他,对他和气地说话,细心地给他浇水、施肥,这是理想状态。
事实是经常吵吵闹闹,跟他讲道理,嫌你讲的多,烦;动手吧,孩子大了,会留下心理阴影,而且会反抗。
和孩子沟通,需要智慧,也需要耐心和爱心,还要随机应变、察言观色,一个12位孩子的妈妈总结的现实方法,且行且珍惜吧。
很多家长总说自己有跟孩子沟通,不可否认他们确实是有沟通,但是一些家长的沟通方式并不是有效的沟通方式,甚至是用命令式的方式和孩子沟通,这样的方式对沟通其实并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,反而还会让孩子产生反感,不愿意和家长沟通。
婆婆每次都说自己很耐心的跟孩子沟通,可是孩子就是倔脾气不愿意听奶奶的,只听爸爸妈妈的,没办法只能用吼的,感觉只要两人在家,家里总是鸡飞狗跳的跟打仗似的。其实沟通也是一门学问,也是有技巧的,一点也不简单,但父母如果学会了其中的门门道道对教育孩子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1、低声效应
跟孩子沟通并不是“教育”孩子,所以语气上可以缓和一些,心理学中“低声效应”,这种效应应用在家庭教育中,其实就是“有理不在声高”,家长要想使孩子接受你的意见,就要学会克制情绪,降低说话的音量。如果孩子觉得家长是带着情绪和自己沟通的,那么沟通起来也会更加困难,甚至还会没什么作用。
2、保持平和的心态
当人的情绪上来时就会不由自主的失去了理智,还有可能会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情来,家长如果对孩子够唯一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“妈妈生气了”,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,保持平和的心态,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并且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对错,然后引导孩子怎么处理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,不是对孩子骂一通,吼一通,发泄完情绪就是所谓的沟通了,这样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还会造成别的影响。
孩子到了青春期,就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,甚至有的孩子回到家就关上门,都不让父母进屋。这样的事例我接触过很多,家长特别犯愁,一方面想与孩子沟通,另一方面,还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。好,我们直接进入沟通的主题!
各位家长朋友,您知道什么是沟通吗?可能您会说,那谁不会啊,就是说话呗!您说得还真不对。
沟通不是一个人说,另一个人听,沟通是双方针对某件事进行的交流,是一种互动。
很多家长不会沟通,因此孩子对父母反感,形成恶性循环。因此,家长必须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方法。
第一,做一个倾听者。
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自己当成演说家,喋喋不休一直不停。其实孩子也想表达自己的思想,因此家长应该做一个倾听者。
例如,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,家长不要劈头盖脸的一顿批,而是要心平气和的让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,让孩子倾诉,让孩子自己去谈感受以及自己行为的对错。家长此时只做一名倾听者。
第二,尊重和理解孩子。
当孩子倾诉的时候,家长要专注的听孩子讲完,要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的感受,分析孩子的内心,先肯定和认可孩子,然后对这件事进行分析,再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并教育孩子。
第三,降低身段,走近孩子心里。
与孩子沟通,是一门家长的必修课。
高效沟通应注意的几个方面:
自然和谐的沟通,往往比强权型沟通效果要好;
谈话式沟通,往往比训责式沟通更容易使孩子接受;
沟通要给孩子指引方向,教给方法;
我的孩子马上要上六年级,前段时间,明显能感觉到他的学习自觉性和态度上出了一些问题。做事没有那么谨慎,时间观念也不强,作业马马虎虎,上课听讲也不专注,还和他的妈妈顶嘴、甩脸子,发脾气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玫瑾早教学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李玫瑾早教学习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